一、专业定位
培养目标:在高质量发展目标引领下,本专业旨在培养能系统掌握现代经济学理论与分析方法,熟悉中国经济发展现实,综合利用扎实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和较高的经济学应用分析能力,从事经济分析、管理、预测、规划以及与经济活动有关的各项研究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通过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成长为德才兼具的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首先,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较为开阔的国际化视野、较强的经世济民和社会责任感。其次,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知识,并充分熟悉中国的经济发展现实,能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利用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能力。第三,具有良好的英语水平和扎实的数学、统计、大数据、计量经济建模以及python编程等工具性基础能力,能够完成综合的经济问题分析、预测和评估项目或课题。最后,通过通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自学能力,锻炼各种综合能力,最后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写作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入职政府经济管理和决策部门宏观经济分析和管理岗;银行、证券与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分析岗;工商企业、事业单位以及相应研究机构分析管理和研究岗;攻读国内外相关学科硕士学位等。
二、专业优势与特色
本专业为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同时也是我校历史最久的本科专业之一,最早于2004年招收第一批本科学生。2012年经济学宏观经济分析实验室被评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9年经济学博士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2020年《趣修经济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本专业紧扣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面推进特色课程建设。加大慕课、线上线下精品课程、翻转课堂建设力度,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全面推行本科生导师制,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师生合作论文逐年增加。重视加强实践实验教学,不断完善校企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持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
本专业在主流经济学理论基础上,融合中国现代化实践经验,并立足数字经济国家战略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对高质量经济学类人才需求,打造“基础理论学习-导师前沿项目-课外实践拓展”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以基础理论支撑探索学术前沿,以学术前沿指导课外实践,使得本专业学生能够系统掌握主流经济学理论、熟悉现代经济学研究前沿,同时又了解中国经济现实,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图1 经济学三位一体协同育人的专业特色
三、师资队伍
经济学系现有专任教师30人,所有教师具备研究生学历,其中29人具有博士学位。目前经济学系有教授4人,副教授8人,6位教师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另有优秀的行业导师5位,为学生开设《听企业家讲经济》等课程。同时,近几年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引进优秀青年博士10多位,两位青年教师获得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目前,经济学科形成了数字经济、产业经济和生态经济三个核心研究方向,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实力强劲和成长性高的科研教学队伍。
表1 经济学系专人教师基本情况 |
专业技术职 务 |
人数合计 |
35岁及以下 |
36至45岁 |
46至55岁 |
56至65岁 |
博士学位教师 |
硕士学位教师 |
行业经历教师 |
正高级 |
4 |
0 |
1 |
1 |
2 |
4 |
0 |
1 |
副高级 |
9 |
1 |
3 |
4 |
1 |
9 |
0 |
4 |
中 级 |
17 |
9 |
6 |
2 |
0 |
16 |
1 |
2 |
总 计 |
30 |
10 |
10 |
7 |
3 |
29 |
1 |
7 |
图2 广东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和二等奖
四、科研特色
经济学系的各研究团队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功底,常年关注国内经济发展建设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相关问题,围绕产业经济、数字经济、生态经济等领域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绩。
在课题申报方面,经济学系近5年获批省部级以上课题10多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在学术发表方面,学科团队成员在CSSCI收录期刊《经济学(季刊)》、《国际金融研究》、《财贸经济》、《中国软科学》、《地理研究》等和SSCI收录期刊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等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权威期刊10多篇。在团队建设方面,创新与产业发展研究团队获批省级研究团队。
图3 部分代表性优秀科研成果
此外,经济学专业研究团队经常与国内外高校进行学术交流,常年举办丰富的学术活动,在保持学术活跃度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学术前沿的机会。
图4 部分学术活动和讲座
五、专业建设和教学特色
专业和课程建设:本专业2020年获批广东省一流专业,专业主干课程包括政治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财政学、经济思想史、经济史、发展经济学、区域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行为经济学等理论课程,以及宏观经济分析、Python与经济数据分析、计量软件应用、经济学论文写作等实践课程。本专业特别重视课程建设和改革,其中《趣修经济学——微观篇》线上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课程采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用最生活的语言和最生动的案例,将晦涩难懂的经济学原理趣味化,帮助学习者轻松了解经济学基本观点并获得感性认知。同时,获批《宏观经济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新文科背景下《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基于计算机算法的《博弈论》课程教学设计实践等多项省级教改课题。
图5 部分代表性优秀课程建设成果
图6 宏观经济分析实验室
教学和培养特色:本专业的培养模式注重学生的全人教育和全面发展,坚持课内和课外协同育人。在专业培养的基础上,开展因材施教,以创新实验班、微专业等为学生提供跨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和能力提高拓展,使学有余力的学生具备综合性、复合型技能和素养。此外,开设《听企业家讲经济》等课程为在校大学生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社会经济现实的窗口,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该课程邀请多位企业家进课堂、上讲台,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与企业家面对面的机会。
同时,本专业实行全员本科生导师制,发挥专业教师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立德树人成效。坚持以“挑战杯”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学研杯”学术调研大赛等学科竞赛为抓手,以专项社会实践、暑期“三下乡”活动等社会实践为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文化节等校园文化特色活动为载体,实现创新育人和实践育人。
图7 《听企业家讲经济》课堂
图8 部分学生实践活动现场